1309416795-1abd121d4024cecb23e9763cefcf57e7  

在看DVD時,我很喜歡看所謂"遺珠之憾"的部分。常常妳會發現這些部分也很有張力,很有趣,甚至可以增加對角色的瞭解,卻為了影片整體的流暢度被犧牲了。而導演雖然決定放棄,卻還是心有遺憾,所以放入DVD中,讓觀眾有機會可以看到。

生命中也充滿了各種不同的選擇,但我們卻沒有DVD可以存放,失去了的便是永遠的失去。妳刪去了的是妳真的不要的部分?還是妳生命的核心?

這兩天看了王浩威醫生的文章跟伍迪艾倫去年推出的電影"午夜巴黎"都在討論這個主題。王浩威醫生在自傳性的文章中提到,他一畢業一直在大醫院中工作,雖然做得不錯,卻一直覺得不適合自己,但卻無法下定決心離開,因為害怕一離開,這中間累積的東西都會付之一炬。一直到後來得了憂鬱症,在一次機緣下才開始思考:我為什麼不能離開我想像的人生?

在成長的過程中,因為精力及資源有限,所以我們被迫篩選我們的夢想,只能成就其中的一兩個。但這個夢想是年輕的你在有限的經歷中所選擇的,也許最容易達成,最接近名利,但卻不一定最適合你。只是多少人有這樣的自覺可以發現,並有勇氣離開?

午夜巴黎中歐文威爾飾演的男主角吉爾便面臨這樣的一個課題。他在好萊塢寫劇本,名利雙收,以致有能力結識富家女未婚妻,兩人相約一起到巴黎婚前旅行。只是這樣原本"契合"的兩個人卻在異國發現了彼此的不合適。因為吉爾早已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寫劇本的生活,他想寫的是純文學作品。但未婚妻愛上的是之前寫劇本的他,而不是真正的吉爾。

藉著巴黎的美,吉爾內心對藝術的想望被喚醒了,他開始認真看待成為真正作家這件事,但未婚妻卻嗤之以鼻。她心目中的文學才子是必須有名利做後盾的,像愛掉書袋的教授。備受冷落的吉爾決定自己去感受巴黎的午夜,於是奇蹟發生了。

伍迪艾倫讓吉爾回到了巴黎最精華的1920年代,藉由與一連串當時舉足輕重的大師相會,激盪出他對文學的最大熱情。謬司女神的出現(瑪莉詠柯蒂亞)更擊潰他對未婚妻所僅存的依戀。他一心只想待在1920年代,但因緣際會當他與女神又回到女神心中的精華年代1890年時,吉爾才體會到這一切的不實際。畢竟這些炫目的夜晚都像好萊塢的名利一樣,迷人,但不適合他。

葛楚史坦在片中對吉爾說過:藝術家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,我想這也是伍迪艾倫對這片下的註解。沒有所謂黃金的年代,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望的年代,想望的人、事、物。但不適合你的,就算擁有,也只是空虛而已。而唯有直視自己,刪掉生命中一切不需要的部分,你才能得到想要的人生。也許不那麼炫爛,卻能有屬於你自己的感動。

這部片的看片經歷是很讓人難忘的,巴黎的美,各個大師的光芒,在鏡頭下著實迷人。當個觀賞者,當你認出其中的人物經歷時,這種互盪所引發的默契感是跟創作者之間很棒的對話。非常好笑,非常 伍迪艾倫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午夜巴黎 電影 伍迪艾倫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cat59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