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豐原老家有一間我很喜歡的咖啡廳,就坐落在我從小就讀的國小旁。這幾年豐原一直沒變,路小小的,房子舊舊的,都還維持著小時候的樣子。這家咖啡廳也開了十幾年了,但一直維持著一樣的氣氛,有好喝的現煮炭燒咖啡,烤的焦焦的土司跟炒的香香的蛋。店裡光線明亮,整理得很乾淨,還有幾十本當期的雜誌供人閱覽,這樣的享受一個人只要120元。每次回去都會在早上去造訪,享受一下難得悠閒的氣氛。

208.JPG  

這次中秋佳節回家時也按慣例去喝咖啡,結果在結帳時服務生難過的告訴我們它們經營困難要停止營業了,我當時的感受就像失去一個老朋友一般的難受。因為這樣的[喪失]我實在經歷過太多次了。

我大概在1999年第一次去歐洲吧,那大概是歐洲最精華的時代。生氣勃勃,藝術氣氛濃厚。當時剛進公司,甚麼都不懂,兩個人連機票只花十萬塊就可以玩個二十天。吃的住的都還不懂得講究,但我們吸收的都是人類文明的經典,不論是希臘羅馬的建築,博物館的畫,街頭流動的自由原創的空氣。我還記得就在一個街頭,四個音樂學系的學生,脖子上架著小提琴就拉起卡農來,不論拉的人聽的人都是那麼徹底的開心。藝術對我的啟蒙從不是課堂的,而是實際感受的。

那時東西都還買得起,我的第一個名牌包是GUCCI,粉紅色的麂皮配上純銀的背帶,優雅細緻,只要一萬五台幣。我還記得賣給我的店員非常愉快的跟我介紹他們的東西,那是對義大利工藝的驕傲,它的定價是東西真正價值,雖然比一般略貴但決不是負擔不起的價格。我整整背了這個包包兩年,現在還好好的保存在櫃子中,這是我對所謂品牌的第一次美好的經驗。製作的人以他對美的堅持做出品質精良的好東西,懂得這產品價值的人選了它, 買了它,好好的使用它,這對雙方都是美好的經驗。這個使用的過程展現的是你的價值,你的品味,而不是那個LOGO。這是歐洲人使用品牌的文化。妳很少會看到全身LOGO的東西,他們會用品牌點綴,但它們要表現的是自己而不是當品牌的代言人。

但當大型企業以商業手法炒作之後之後一切都變調了,為了販賣商品,它們將所謂的LOGO包裝成上流社會的象徵。彷彿只要有錢,穿戴上那樣的東西,妳就會是有身分有品味的人。企業為了包裝東西價格節節高升,因為它的價格不再代表東西本身的價值,而是那閃閃發亮的LOGO。這樣的價值觀慢慢的擴散,一直侵犯到我們所有的生活層面。當喝咖啡代表的是悠閒的表徵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,當然要CHARGE更高的費用。因為咖啡已不單單只是一杯咖啡了。

我慶幸自己曾經見證過那樣的年代,製作東西的人有工匠的態度,使用東西的人有對自我品味的堅持,這中間交流的是彼此對美的映證。單純,美好。但這樣美好的購物經驗一點一點的在喪失。

我,非常懷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cat59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